魔球 ‧ 用數據分析點球成金

大部分搞數據分析的人都會提到「魔球」,這是一部對於數據分析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該片於2011年上映,由布萊德‧彼特所主演,改編於美國職棒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真實事件。在此我就不對電影的故事背景多做說明,在 Google 可以搜尋到許多專業的影評和相關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上網詳讀,如果對數據分析感興趣但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強烈推薦一定要去找來看看。

作為一個數據分析的從業人員,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業界經典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這是一部以數據分析做為主要故事背景的電影,而更重要的是它呈現了數據分析所帶來的效益和影響,它幫助了一個小球隊以有限預算來對抗資源充沛、財大氣粗的豪門球隊,並為美國大聯盟史上第一支連續20勝的球隊,後續統計數據量化研究更改寫了棒球產業的運作規則,掀起所有運動產業的大數據革命。對於像主角一樣同時面臨資源有限及面對強大對手的我們這種一般人,這類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大衛戰勝歌利亞的故事也特別有吸引力,我們的情感更容易投射於故事之中,因為我們也想要以小博大並在逆境中致勝。

言歸正傳,其實在電影中對於棒球界到底怎樣應用數據分析並沒有太多的著墨,只有帶出幾個充滿統計數字、圖表的畫面和提到一個致勝公式。接著,我會從電影裡面最核心的一句台詞,再輔以比較詳細的推論,加上現今數據棒球的一些例子進行說明數據棒球的運作概念,最後回歸到電商經營領域,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協助電商的經營者或行銷團隊找到以小博大的關鍵槓桿點

單純以數據分析的角度而言,我個人認為全片中將數據分析最重要的核心精神體現在下面這段台詞:“Your goal shouldn’t be to buy players. Your goal should be to buy wins. In order to buy wins, you need to buy runs.”

這是片中數據分析師給運動家隊總經理的建議,他說目標不應該擺在購買與取得球員,反倒是應該把目標專注在取得球隊的勝場數,而為了取得勝場數,需要的就是想辦法增加每一場球賽的得分數。傳統上,要打造一支能夠奪下總冠軍的球隊,大都是招募大量擁有優異個人指標的明星球員,透過明星球員的加入來提升戰績。但招募明星球員通常所費不貲,所以在經費預算不如其他球隊的情況下,運動家隊一定無法買到想要的明星球員。因此,回歸到總經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得到總冠軍,要得到總冠軍則要進入季後賽;要進入季後賽則必須在整個賽季中戰績名列前茅;戰績要名列前茅則需要累積足夠多的勝場數;而要有足夠多的勝場數則要在每一場比賽中盡可能得到勝利;若要取得勝利,則得分數必須高於對手的得分數。

在過去,招募明星球員的思維,是因為明星球員都擁有極高的平均打擊率、打點、全壘打等,那麼藉由這些人優異的個人指標就能大大增加得分的機率,進而取得勝利。但是在沒有辦法招募到明星球員的情況下,運動家隊另闢蹊徑並大膽地採用了「得分公式」,因為棒球得分的遊戲規則就是讓每一個上場的打擊者要想辦放上壘,讓下一棒打盡可能地推進壘上跑者,在三人出局以前讓跑者回到本壘就算得分。而除了擊出安打上壘,打者其實還有其他上壘方式,如:四壞或被觸身球擊中;推進壘上跑者也不一定得靠安打,藉由跑者本身速度進行盜壘、或下一棒打者進行犧牲觸擊等,得分公式就是將所有可以得分的方式進行計算並建立模型,然後運動家隊統計了所有球員的歷史數據,不只是傳統上會使用的個人指標,更加入了許多能夠幫助球隊得分的衡量要素,藉此排除可能因為單一個人指標太差的偏見或球員外在缺陷而錯估球員的可能性,進而找出球員未被發現的潛在價值,並透過這樣的數據分析方式以超低預算打造了一支締造史上第一個20連勝的球隊。雖然他們沒有取得世界大賽的冠軍,但後續波士頓紅襪隊沿用了一樣的數據棒球理念,在2004年終結了他們長達86年的冠軍荒。而時至今日,數據棒球的應用已經從一開始以球季戰績和招募球員的領域,延伸至更細緻的數據分析,就像會因為不同球隊的對戰組合而調整打者或打序;或者依據投打對戰打擊率的差異,將原本一個平均打擊率超高的打者進行代打更換;甚至統計投手投球的球速、轉速、進壘角度,或是打者擊球的初速、仰角、距離多少等,作為平時訓練或是實際對戰時的決策指引。

若我們將上述類似的概念套用到電商經營的場景,當企業資源充沛、經費充足的情況下,追求具備優異單項指標的營運措施,想都不用想絕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然而在面臨資源、經費和預算有限的狀況下,當我們要選擇的營運措施時,就不應該再單純地以個別單項指標作為衡量標準。就好像我們只有非常有限的廣告預算,但仍然想要追求高於標準的流量,在維持轉換率的前提下,仍可能創造較高的營收。但若遭遇可以支付更多廣告費用的競爭對手時,這種只考量單一指標的營運措施就很可能無法達到原本的期待。因此,我們應該回歸到經營企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獲利」,要能獲利則要先讓「營收」大於成本與費用;營收要增加則是要增加更多或更高金額的「交易」;而有了更多或更高金額的交易並且想辦法讓交易金額高於成本和費用,就能確保達成最終獲利目的的機率能大幅增加

因此,速特博威的 EzCDP 就是一個以交易驅動的數據分析系統,我們的核心標的就是擺在分析「交易」是如何發生的,不是單純地個別衡量流量、轉換率或客單價等指標,而是把可以為企業整體創造出更多「交易」的相關要素全都納入考量。交易的發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或是一種排列組合, 它可以是因為明星商品的降價銷售、也可能是因為參與了特定平台的活動、或者是針對特定客群推撥廣告的成果,亦或是某個行銷活動所發揮的效果。仔細拆解每一個交易,它們都是時間、地點、客戶、商品和相關活動的組合,當我們可以透過系統統計所有交易的歷史數據,通盤分析時、地、人、物、事之間的組合,就能排除因為單一指標太差的偏見或因為欠缺數據支持而忽略了某措施或組合的可能性,進而找出個別組合未被發現的潛在價值。EzCDP就是要協助電商經營者和行銷團隊跳脫出過去那種受限單一衡量指標的情況,不要再單純留意商品銷售排行、特定活動所帶來的流量或是關注客戶數量和客單價,就好像面對不同球隊採用不同的投打陣容一樣,當我們找出不同客群與不同商品的交易關聯性,例如使用新客戶最多人購買的商品,在面向潛在新客戶的類似受眾時,是不是有更大的機會創造出更多的交易找出最多人買A商品時同時會購買的B商品,向只買了A商品的客戶導購B商品,或是將兩個商品組成一個商品組合,是不是更有可能創造出交叉銷售擴大客單價從自己的交易大數據中找出創造最多能夠獲利的交易組合,建構屬於你的成功方程式,讓速特博威的數據分析系統為你提供精準營銷的決策支援。

翻滾吧!阿信!跳躍吧!數據!
你是不是從來沒想過,數據分析也可以這麼靈活地運用在電商經營上?